小年夜,思故乡

今天农历腊月廿四,南方的小年。

在我老家,从小年起,一直到正月十五,就是正式的春节。

小年尤其重要,它标志着春节的开始。

这一天,全家人一起大扫除,包饺子,打糍粑。房间必须搞的窗明几亮,一尘不染。给节日带来喜庆氛围的大红灯笼和年画,这时候也都挂上。

糍粑在小年节要准备好。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,往往全家人忙活大半天,才做好一竹筐的糍粑。糯米做成的糍粑,在油锅里一炸,外表金黄,里面疏香,是不错的美食。

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,因为过年时大人们都回来了,家人都团聚了。可以尽情的吃喝和玩耍,不用考虑学习,也不会挨骂。

老家过年的习俗,跟全国都差不多,一切围绕着喜庆、团圆的主题来布置。

大红的灯笼、红色的春联、红色的新衣服,都是过年必备。每家每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。

小时候我家的春联是外公写的。他特意抽出一天时间来到家里,为我们写好春联。外公是秀才出身,那毛笔字写得端庄浑圆,很有气势。

老家过年如果天气好,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舞龙。十几个人举着一条长龙,走村过户表演。锣鼓喧天,鞭炮震地,非常热闹。

因为龙会冲走邪气,带来好运,所以舞龙队伍无论走到哪里,都十分受欢迎。主人家也是好烟好酒招待,有的还会给红包。

在外婆家的山村,从小年夜起,就燃起一盆篝火,日夜不熄,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,才熄灭。这篝火用山里的木材烧起,烧的越旺,就代表来年的财气、人气越好。老人们都很重视这个形式。

在篝火上,一般炖着乡里的土菜,比如腊猪脚、猪肘子,香气四溢。炖一晚上,第二天早上起来,用锅里的肉汤下面条,味道真的好。

我小时候过年最爱的活动,就是放炮仗。那时很勇敢,很粗的炮仗,点燃了往远处扔,只听砰的一声巨响,顿时眉开眼笑。

有时候把炮仗往邻居的鸡窝里扔,炸的鸡飞狗跳。还有时候往别人承包的鱼塘里扔,炸的鱼都翻白肚,少不了惹来一顿痛骂。

过年还有一种快乐是拿压岁钱。只要是大人,包括外婆、舅舅、姑妈、姨妈,都会给我们派压岁钱。那时钱也不多,五块十块的,但拿在手里感觉就是开心。过完年一堆的红包,还要偷偷藏起来,生怕被父母给搜刮走。

自从长大后,春节在心中的印象,就越来越淡了。故乡我也甚少回去。包括今年疫情影响,又是一个回不去的春节。

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,年轻一代成长起来,他们也不再刻意关注新年。每次回去,看到小孩子都在玩手机、打游戏。也许,我们不了解他们,他们也不懂我们那时的快乐。

随着城镇化进一步扩展,今后农村大概率会逐渐消失。而小时候弥漫在村庄里的年味,真的就成为历史,沉淀在岁月的长河里了。

Print this ent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