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量子理论谈灵魂的本质

by 司马顿 | 2020年3月30日 下午2:47

自从关注弦理论与量子理论后,懒人的思想与世界观发生深刻的变化。

在自然科学领域有一句老话:科学的尽头是神学,神学的尽头是哲学。这虽然有点玄乎,但显然不无道理。

所谓的神学,要辩证的去看。如果认为神就等同于宗教,那在理解上当然有问题。所谓宗教,不过是一种组织形式,它的宗旨与思想,用来教化处于迷惘中的世人。不管什么宗教,去试图了解它的世界观就好。宗教并不是神,不要走火入魔。

神的很多思想,在冥冥之中符合最前沿的科学理论。比如佛教的“三千大千世界”,“无我无相”,“一切虚妄”等,本身就是弦理论多维空间、量子理论不确定性的思想表现。

然而,佛教的教义传至如今,中间经过很多修订和篡改,早已不是最初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。当初佛陀在世间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,后来的诸多佛经不过是后人修篡之作。

远古时期,佛陀现身讲法,是希望用世人的语言,用浅显的比拟,给懵懂初开中的先民,普及宏伟的世界观。这套世界观也就是现今量子理论与弦理论发展的基础。他试图通过自己言传身教,让身处物质世界中的朴素先民,了解宇宙的本质。

懒人在这里谈谈对灵魂与意识的认知。

在所有宗教思想里,都有灵魂的概念。认为人之所以活着,是灵魂附在肉体上。一旦去世,灵魂就离开了人的肉体,再找机会转世投胎。

这个说法大体上没错,但认知非常粗浅。

弦理论的基础是高维空间,不同的能量弦,振动在不同的空间维度。我们生活的三维世界,是高维空间的一个投影。也就是说,三维世界你认为客观存在的东西,在高维度看来,不过是虚幻的投影,一切并不存在。

人类本身,也是高维度灵体,在三维世界的一个投影。三维世界的人类,看不到四维以及更高维度空间的东西,只能通过高维度的投影,来获得感知。

人的肉体消灭后,灵体部分就离开了三维世界,回到更高维度的空间。这个灵体,我不好叫它什么,叫灵魂也对,叫意识也对。

在宇宙间,万物生生灭灭,唯有意识不灭。意识是宇宙间生命的本质。它本身是活跃在高维空间的能量体,不过这个能量体有自己的认知和感知。它可以是一个公式,一段音乐,但绝不是一个三维物质。

在高维空间里,没有时间的存在。活跃在高维的灵体,同时在不同的物质世界,或者在同一个物质世界的不同时空,投入自己的感知。所以,你会看到,你的灵魂既活跃在战国时期,是秦朝的士兵。又活跃在当代,是大饭店的厨师。

在高维生命看来,秦朝与当代,绝对没有差异,都是一个投影。你既是秦朝人,又是当代人,同时发生,同时存在。这其中也没有因果关系,所谓的因果循环,报应不爽,这些都是不存在的。

物质世界不止有我们所在的宇宙这一个,连佛教都认可“三千大千世界”。存在很多很多像我们宇宙一样的物质世界,你的意识本体,还会在其他宇宙空间,投入自己的感知。

尘世间的生生死死,在高维空间的灵体看来,不过是在不同的时空,换一种体验方式进行修行。这是灵体修炼的必经阶段。

为什么要修炼呢?这是因为高维空间也有等级之分。比如网上言论认为天狼星人生活在五维,仙女座人生活在七维(本人不做评论,仅供参考)。从一个较低维度,升级到较高维度,要经历认知和感知的升华。

只有对宇宙本质的感知与认知,达到一定的高度,灵体才可以进入更高维度的空间。而这个感知与认知,需要历经磨难,去体验不同的人生,去思考和修行,才能得到。所谓“要想出世必先入世”,即是这个道理。

这个感知与认知是什么,懒人并不知道。有的文献里说是爱与光,有的文献里与禅相关,有的文献里定义为道。但大体上,与爱和奉献有关。只要真正懂得爱与奉献,生命的本质才会充满愉悦,这是认知升华的必须阶段。

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一段话,我读过几百次,每次读都惊为天人。原文如下:

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地母。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:道,强为之名曰:大。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老子提的这个“道”,也就是宇宙意识里认知与感知的本质。老子最后得道升华,灵体生活在很高维度的空间,避免反复投胎,体验人世间的一切苦难。

世人所认知的灵魂,它是高维度灵体的一部分,是意识本体在三维世界的投影,是灵体在低维度物质世界的修炼过程。物质并不存在,宇宙皆可重生,只有意识是永恒。认知与感知上升到一个高度,意识才可以上升到更高维度空间,避免在尘世的反复投影。

这就是量子理论与弦理论所阐述的灵魂的本质。

Source URL: https://smart.postno.de/archives/17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