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人感应,遵循意识里最原始的直觉

by 司马顿 | 2020年4月9日 上午8:57

天气终于放晴。下了太久的雨,晴天来之不易。

早上送老婆上班路上,看到东方曙光初现,红霞似锦。海面上金波粼粼,平静中蕴含活力。海岸边银滩玉立、椰风阵阵。顿时心情好了很多。

我十分厌恶春天,或者说春天的阴雨天。一到春天,我的抑郁症就加倍犯了,心情十分压抑。这种压抑很难受,似乎什么东西压在胸头,然而又找不到路径去释放。于是整天心神不定,郁郁寡欢。

我的朋友也是,到了春天他的抑郁症就复发,拼命吃药。天气阴冷,湿度大,气压低,对正常人的身心健康都不利,更别说精神病人。

希望进入四月后,逐步摆脱这该死的阴雨天。这里的气候,只要天气放晴,气温就会迅速上升。往年在四月份基本都要开冷空调睡觉了。

我住在海边,湿度很大,早上起来后,站在阳台,经常被雾气笼罩。但海边风大,空气流动性好。下了这么久的雨,家里居然也不潮,至少没有上霉。以前在广州的时候,碰上梅雨天,家里的地板全湿,墙壁都要滴水。而这里居然没有,有点欣慰。

我最喜欢的事,就是在阳光明媚的下午,半躺在阳台藤椅上,对着远处的大海,近处的花花草草。要么什么也不做,只发呆;要么打开Kindle看书;要么在Youtube上听课。

我听了好多节量子力学的课程,中科大郭光灿院士的讲课,我全听了一遍。老爷子将近80岁了,讲课仍然精神抖擞,思路清晰,不愧为国之名器。

这个世界,对智者来说,必定是孤独的。因为智者所做的事,一般人不懂,而智者也不去追求一般人的懂。改变历史进程的,往往是那些一开始默默无闻的人。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,即是如此。

美国科学院院士,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nthony J. Leggett说过如下话:

如果研究生想获得良好的博士后职位,他们必须在Science或Nature或其他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。博士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教职位,亦是如此。这太可怕了。如果强迫科学家把注意力放在Science或Nature或其他期刊上发表文章,那么短期内,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跟风那些所谓的热门问题。事实上,最好的科学问题都不是热门的,它们需要花费时间去研究。或许他们会研究那些花上2到4年一定能解决的问题,但这不是研究物理学的方法,当然也不会获得诺贝尔奖。

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。真正的科学研究,需要时间积累。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,就算能发热门文章,但那不是研究科学的方法。

量子理论发展了一百多年,其中有数不清的科学家终其一生奋战在其中。由于量子力学的诡异天性,这些科学家可能到死也没有找到突破点。然而,正是这些人前仆后继的付出,量子理论才成功应用到实际。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量子成果,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技术升级,对人类自身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我国太多的研究者,把科学当功利去做了。虽然大环境如此,不能怪个人。但这对基础科学体系建设,却是十分不利。学术体制不变,我们离世界级的差距就还很远,诺奖遥遥无期。

解释量子叠加的一个重要科学研究方向是平行宇宙。该理论认为处于叠加态的量子,是处于不同的平行宇宙,多种状态在不同的宇宙时空里共存。郭光灿院士也在讲课里提到,量子叠加不仅是微观世界的现象,在宏观上也可以复现,比如各种超导体。

从这个观点讲,我们的人生很可能也处在平行宇宙。你做的任何选择,没有对或错,不过是宇宙的一个分支。你在这个宇宙失去的东西,在另外一个宇宙,还会复现。同理,你在这个宇宙孜孜不倦追求的东西,在另外一个宇宙,可能毫无意义。

越来越多的脑神经研究表明,人的大脑意识与宇宙的信息有天然的关联。这不是民科,美国和欧洲有几所大学都在开展这方面研究,并且结论惊人的相似。你在世俗观念里做得好的事,或者做得不好的事,放在全局来看,不过是宇宙天然的运行规律,它本身并没有对错与好坏之分。

跟随意识深处的直觉,放弃浮名与世俗,不去追热门、找热点,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基础工作,哪怕一辈子只做一件事,也必然会取得对应的成就。这是宇宙发展的内在规律。而个人能做的,就是遵循好规律,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

Source URL: https://smart.postno.de/archives/17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