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谈民间的酒席风俗

周末两天,倾盆大雨。

坐在阳台上,眼前暴雨如注。雨帘密布,几米外看不见一片天。

这样的天气,只适合在家里睡觉。

周六睡了一下午。周日午睡起来后,甚是无聊,跑到办公室喝茶。

今年夏天,可能是一个多水的季节。

这样的季节也甚好,每天下一场大雨,很快夏天就过去了,也就不那么酷热。

我表妹昨天出嫁,我妈也去送亲了。

老家的风俗是,女儿出嫁,先在男方家操办,这叫婚礼。

过几天,再在女方家操办,这叫回门。

作为姨妈,不管婚礼还是回门,我妈都要到场。

我给她打电话,她啰里啰嗦说一堆礼节问题。什么她送了几千礼金,人家返回多少,新郎家的习俗如何之类。

我一听这些就厌烦。我自己离开老家几十年了,早就不明家乡的习俗,也看不惯那些礼来礼去的风俗。

比如我表妹结婚,我微信上给她发个红包就好,心意到又简单。如果大家都要搞几遍礼俗,我岂不得烦死?

懒人的生活里,从没有繁文缛节,也没有世俗礼仪。我到现在还没办过婚礼呢。连跟老婆去拍结婚照,都是强打起精神去的。

北方有些地方,尤其是农村,有些风俗已演变成恶风了。

诸如嫁娶、添丁、新居入伙,办个酒席还可以理解。大家去随一份人情,图个吉庆热闹。

我听说的是,有些村民家母猪下崽,也要办个酒席。有的村民家买个小汽车,也放一轮鞭炮,办一顿宴席。还有的老头,摔了一跤没事,庆幸不已,也要办个酒席叫安神宴。

其他村民参加这个宴席,就要随一份份子钱,最起码也要一两百。这些份子钱,成为村民的巨大经济负担。

农村的人情,又容易被这些恶俗的礼仪往来所绑架。如果我去赴了你的宴,而你不来我家,那么两家就开罪了,至死不相往来。

因为我送出去那么多份子钱,所以我也要想着办法办宴席,把这些份子钱收回来。大家都这样搞,形成一个恶性循环,成为不良风气。

以至于北方有的地方,要县里发文通知,只有某几类大事才能办宴席,否则就是违规聚集,要予以惩办。

对比起来,我老婆的家乡民风甚好。他们也不是不办酒席,诸如结婚生子之类,酒席照办。

但是,他们的风格是,办酒席的主家是亏损的。

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,他们那边乡邻亲戚送的礼金少。来一户参加酒席,才送两百元。

注意,宾客是以户为单位的。比如这户家里有四口人,但是只来了一个。不好意思,吃酒席时,他旁边的三个位置都要空出来,不能坐别人。

这三个人剩下的酒菜怎么办?这个人作为代表,打包回去。

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,某些大家庭,比如一家有十个八个人的,来了一个代表。代表独霸一桌,他也不吃,直接把整桌酒席打包回去了。

至于送的礼金,不好意思,还是两百元。一桌酒菜怎么也得两千吧,于是主家血亏,还做不得声。

在这种情形下,主家是能够不摆酒席,就不摆。每摆一次,主家都亏上一大笔钱,反而是宾客去吃的欢乐。

我觉得这种模式很好,应该在全国推广,这有效阻止了民间乱摆宴席的恶劣风俗。所谓人情往来,无非是利来利往,大家从这事里面获不到利,也就没人再去搞了。

Print this ent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