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之行 — 母校

by 司马顿 | 2020年11月15日 上午9:52

到东北后,第一站是拜访母校。

早上进入校园,第一是冷,第二是陌生。

当天早上气温零下8度,我和老婆显然都准备不足,在校园里行走,冻得浑身啰嗦。

随着太阳升高,气温也逐渐上升。在阳光底下,一排排白桦树,映在蓝天底下,画风分外清丽。

母校变化太大了。我在校园时,才孤零零几栋楼,周边全是玉米地。现在已形成一个大学城,有着数不清的建筑。

我们从西门走到东门,一路摸索,花了差不多两小时。路上的建筑,全是我以前没见过的。

好不容易找到以前学习的萃文楼,已经物是人非,不由有些惆怅。

20年以前,无数个白天和夜晚,我在这里上课和自习。它如今也老了,已经不承担主要的教学任务。

岁月流逝,斗转星移,我们的青春逝去,然而时代进步了,母校也迎来巨大改变,这本身值得庆贺。

新的图书馆,磅礴大气,体现了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我去一个学校,首先去看它的图书馆。图书馆设计往往体现一个大学的素质和底蕴,我觉得母校的新图书馆就结合了时尚、科技、博大的精神,令人神往。

东门的门口,是五月花广场。在碧蓝的天空下,广场傲然鼎立,庄严肃穆。

两边应该是成排的杏花树。我对母校的杏花印象深刻,春天漫天的杏花,在冰雪中盛开,成为学校的标志性风景。

可惜时处初冬,未到杏花盛开的时候。经济学院的陈书记,鼓励我们要回四次母校,春夏秋冬各去一次,才能感受到她的美,想来正应该如此。

广场旁边有一个小湖,安静清澈,一如宁静的少女。

冬日的校园,宁静优雅。路上偶遇莘莘学子,都步伐匆匆,赶往教学楼或图书馆,努力学习。

低调、踏实、奋斗的学风,一如20年前我在校的时候,看在眼里甚为欣慰。

正是由于这股踏实的学风,母校走出了一大批高级人才。几十位副国级干部,几十位两院院士,让母校的人才培养成果,一直为社会所尊重。

在院领导的带领下,参观了校史馆,详细了解母校发展的辉煌历程,收获颇丰。这是我在学校时,都不曾了解的经历,难能可贵。

这次回母校,收获巨大。重新缅怀了青春岁月,拜访了多年不见的老师和同学。另一方面,感受到学校的进步。在新的时代下,母校自身取得巨大进步,更好的为国家、为社会培养人才,这是我们在外学子的骄傲。

希望今后有机会常回去看看!

Source URL: https://smart.postno.de/archives/25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