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司马顿 | 2020年11月18日 上午10:03
这次去长白山,有两个目的,一是参观久已仰慕的天池,二是顺道考察当地农业。
我们先去延吉,在当地呆了一天。延吉是个非常安静的小城,城区不大但精致。
这里不太冷,可能靠近海洋,比长春气候要舒适。街道非常干净,路上一片落叶都看不到。司机礼让行人,行人居然可以随意过马路,司机老远看到人就停下,体现了素质。这里是鲜族人为主的城市,很有民族特色。
不得不说,延吉好吃的东西太多了。遍地都是鲜族小餐馆,每一家都做的很正宗。
这里的烧烤,大概是我近些年吃过最好的烧烤。食材新鲜,木炭正宗,烧烤的方法别具一格,所以烤出来的味道十分好。
冷面、米酒都是当地一绝。老婆第一次吃冷面,赞不绝口。后来我们回到长春,又去吃了两次冷面,却都不如延吉。
小酒馆遍布,有点像韩国。鲜族的米酒又酸又甜,冰凉里透着糯意,让人爱不释口。毫无意外,我们尝试了,在延吉之外,也喝不到这么好的米酒。
在延吉停留之后,包车去了长白山北坡。返程的时候,又包车从长白山返回安图县。这一路上,我特意让司机慢行,沿途观看了东北农村的土地种植场景。
我们在南方搞智慧农业,本身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机械化、智能化,改变过去农村散兵游勇、效率低下、靠天吃饭的种植状况。智慧农业离不开顶层的制度设计、上层的政策支持,同样也离不开基层的民心向往,以及土地的地形特点。
东北相比南方,可能更有利于智慧农业的推广。一是地形宽广,多平原、少山丘,有利于联合作战。二是东北是老粮食生产基地,农民本身就有很强的集体思想。
这一路看到,玉米已基本收割完毕,广阔的土地里一片枯黄,那是丰收过后的颜色。还有些残留的玉米,也是拖拉机在操作收割。
司机提到,当地已经有集体种植的案例。若干户农民联合起来,用机械化种植几百亩地,既提高了效率,又提高了抗风险能力。这对智慧农业的落地推广,无疑颇为有利。
东北的气候,比南方也相对要稳定。我们在惠州的智慧农业基地,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天气。一会来个台风,一会来个暴雨。极端气候条件,以目前的技术,比较难预测准确。这也对我们的ai模型,造成比较多的困扰。东北的极端天气,比南方要少得多,这都是有利因素。
从光照角度讲,东北的夏天光照时间长,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糖分养成有利。但冬天漫长、日照时间短,这个就对模型设计提出挑战。要考虑多目标的联合训练,而不是一种种植模式扛到底。
去到长白山脚,已经是中午。当天天气很好,阳光明媚,我们一路坐车上山,十分清晰的看到了天池。据当地人说,游客看到天池的概率只有30%,看来我们运气的确不错。
天池不大,但是湖水清澈,波光粼粼。映着深蓝的天空,如一块碧玉,镶嵌在雪域高原里。
长白山顶已经积雪了,雪大概有一米多深。能亲自触摸到雪,对南方人来说,也是额外的恩赐。我老婆捧着雪就十分的兴奋。
从山顶返回到山腰,这里有瀑布,有冰泉,有原始树林。这一切都是与南方迥然不同的北国风光,难怪主席在诗词里把北国写得这么妖娆。
这次长白山之行,总体是成功的。一是看到了神秘的天池,二是考察了当地农业。我也会基于此文,向公司领导如实汇报此行的收获。
经济学院陈书记鼓励我们在东北落实智慧农业,比如五常大米的种植。这也与我们的思想不谋而合。
全世界已共知,智慧农业是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,中国在这方面还落后主流国家20年。然而,只要地形、气候、土壤条件具备,农民的认知达到了高度,再加上上层的支持、技术的促进、资本的整合,那么发展智慧农业,当是水到渠成的事。
今后南方的技术、资本、运营能力,能在东北遍地开花,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,科技的发展,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场景,也不枉我们这些年在智慧农业上的深耕。
Source URL: https://smart.postno.de/archives/2524
Copyright ©2025 司马顿的博客 unless otherwise not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