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人劝我计算机,我劝他人去搞基

今年高考填志愿,大家一股脑报计算机。

这个现象并不好,导致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过剩,内卷严重。

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,一是在于媒体的鼓吹,二是在于传统行业的不景气。

大多数媒体的价值观本身就有问题,整天发些标题新闻,哪位天才少年去华为,年薪几百万之类。

这无意中给考生造成一些误解,以为学了计算机,都能拿到高薪。

然而,计算机行业并非就是高薪,因为这行的技术发展,正在逐渐走向成熟。

比如程序员,大多数在写业务,增删改查之类,技术含量本就不高。底层用到的计算、存储组件,大多是云厂商提供的,也不需要自己实现。

比如算法工程师,这玩意本质上就是个统计行为,在于对业务的深入理解。

现在算法之所以看起来高端,是因为行业还没有形成标准,包括工具的标准化、统计行为的标准化。

今后各大公司把这些事标准化了,算法人员的价值也就没那么大了。

更何况,当前算法的现状是,搞推荐的一天到晚在死磕流量,搞深度学习的一天到晚在调参,搞research的想方设法在水论文。大部分论文真的没法看,作为从业者我可以这么说。

至于真正带来革新的AI算法研究和实现,整个行业近几年都没什么突破。

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计算机行业,毕业后求职时,大家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。

我们公司,在应届生招聘时,技术类只有985高校的硕士生才能进入面试名单。

而未来,这种要求会更高。搞算法的,没有顶会论文,基本不会入各大公司HR的法眼。搞编程的,没有耀眼的开源项目,也很难被一线互联网公司看中。

互联网行业所谓高薪,也是相对的。从长期看,相对传统行业,并没有那么明显的优势。

这两年应届计算机硕士,普遍年薪在25万到35万,取平均值30万。

这30万还是税前的,扣掉各项税、社保、公积金,到手能有24万就不错了。

假设排除掉通货膨胀,再假设每年有20%的薪资增长,那么10年的累计收入是623万。我还特意拿个计算器算了一遍。

那么,这623万能做什么呢?一线地区都不够买一套房。

况且,还要全家人吃喝,供养父母,教育孩子,男人买个车,女人买个包。

就算夫妻俩都是程序员,同努力10年,挣个1000来万,也只勉强维持生活。

而程序员的生活,基本毫无乐趣,加班是常态,996是标配。

硕士毕业25岁,工作10年,到35岁,该淘汰了。

从25岁到35岁,正值一个人的青壮年。这个阶段大部分的青春与热血,都耗费在那三尺键盘上。留下一身疾病,再去应对35岁危机。

这个投入产出比高么?在我看来一点也不高。

近些年传统行业确实不景气,导致计算机相对更热门。

以前高喊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,现在搞生物的都转行了。我们公司清北复交一堆搞生物的过来搞统计。

以前土木工程吃香,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去工地,晒成非洲人。

以前车辆工程很火,这几年消费下行,车没人买,这个专业也成为昨日黄花。

与此对比的是,阿里、腾讯、头条、美团等科技公司的股票一路大涨,员工的福利和薪资待遇也水涨船高。

如果说10年以前大家还以去国企、外企为荣的话,现在都以去一线互联网公司为傲。而学了计算机,无疑是拥有了敲门砖。

时代是变化的,过去如此,今后也如此。这个世界,唯一不变的真理,就是变化。

等5-6年后,这批学生毕业时,肯定已经不是当前这个就业形势。

实际上已初见端倪,微信、Tiktok先后被美国封杀,国内主流的移动应用被西方抵触。别忘了,国内的一线大公司,都是在美国上市的。

这种凭借应用级现象大杀四方的旧互联网时代,恐怕一去不返了。

未来学计算机不是没前途,但是内卷严重,同质化带来劣质的竞争。

关注时代的发展,结合自身的优势,多加思考,才有未来。

今后几年,我们国家必定会加强自己的IT基础建设,包括芯片,操作系统,编译器,以及工艺手段比如光刻机。

有志于投身基础建设的同学,就应该朝着基础研究方向刻苦努力,耐得住寂寞,抵得住诱惑。在确保自己有良好未来的同时,也帮助了国家的科技进步,这才是学计算机应有的态度。

否则,人人都去搞个花俏的App,写个炫酷的页面,折腾几百年前的算法,弄些华而不实的项目,这种行为只是在浪费社会资源。

Print this entry